中国十大行书

10篇文章

品名作者 褚摹兰亭序卷晋王羲之书,唐代,褚遂良摹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4×88.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卷旧传为褚遂良所摹,故卷前项元汴标题“褚摹王羲之兰亭帖”,简称为“褚摹兰亭”,实未必确切。全卷有宋、元、明诸家题跋或观款,以及鉴藏印记215方,又半印4方。其中“滕中”等2方北宋印和南宋绍兴内府“绍兴”、“内府印”、“睿思东阁”等7方印属真,第一后纸上米芾诗题及7方钤印亦真。因知此卷当为北宋米芾前临摹本。但作品质地属楮皮纸,是宋以后方普遍使用的纸质,或可证此为北宋摹本。全卷由两幅纸拼接,前纸19行,后纸9行,行款排列较松匀,以临写为主,辅以勾描,因此书写较为流畅,亦具一定功力。 品名作者 行书摹兰亭序卷晋王羲之书,唐代,冯承素摹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行书,24.5×69.9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本用楮纸两幅拼接,纸质光洁精细。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后纸明项元汴题记…

品名作者 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祭侄文稿,唐代,颜真卿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行书,28.8×75.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 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

品名作者 黄州寒食帖,宋代,苏轼 形制尺寸 长卷,素笺本,行书,34.2×199.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黄州寒食帖》苏轼撰诗并书,行书十七行,129字。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黄州寒食帖,宋代/苏轼 1幅,62632×3957像素 TIF/JPG高清,709M

品名作者 伯远帖,晋代,王珣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5.1×17.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伯远帖》是晋王珣(350—401年)写的一封信。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爲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伯远帖晋代/王珣 1幅,62008×4079像素 TIF+JPG高清,965M

品名作者 韭花帖,唐代,杨凝式 形制尺寸 长卷,麻纸本,行书,26×28厘米 来源版权 无锡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韭花帖》是杨凝式醒后饥饿无比,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故灵感大发写下。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全帖表现出入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墨迹本行书作品 ,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现存3个藏本,分别藏于无锡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藏本不知去向。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韭花帖/唐代/杨凝式 1幅,54192×3827像素 TIF/JPG高清,498M

品名作者 蒙诏帖翰林帖,唐代,柳公权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6.8×57.4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蒙诏帖》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所以字如惊鸿击空,游 独弋,后人曾疑其伪,但明詹景凤《玄览编》说:“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笔法劲爽而纵横悉如意也,盖自文皇、大令而自成家,奇妙竟日玩之不倦。”且帖后钤有“绍兴”、“韩世能印”、“冯氏鹿庵珍藏图书籍印”、“安岐之印”等鉴藏印,说明曾经宋内府、明韩世能、清冯铨、安岐收藏,以后又入清内府,曾刻入《三希堂法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蒙诏帖翰林帖,唐代/柳公权 1幅,2351×1152像素 TIF/JPG标清,7.7M

品名作者 季鹰帖,唐代,欧阳询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5.2×3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于行楷,无款。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是很有眼力的。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季鹰帖,唐代/欧阳询 1幅,2000×1642像素 TIF/JPG标清,9M

品名作者 松风阁诗帖,宋代,黄庭坚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2.8×219.2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全文计29行,153字。 在《松风阁诗帖》的卷首写有“松风阁”三字,历代收藏印章环绕在这三个字的周围,显得富贵而有深度。这篇字帖是黄庭坚根据他的《松风阁诗》来书写的字帖,全文共有二十九行,一百五十三字,以遒劲秀美的笔锋来书写诗词意境。笔走龙蛇之间带有道家逸趣,字体的间隔和谐有序,抑扬顿挫的笔画犹如群鸿戏海。每一个精妙的笔画,都仿佛是跳跃的音符,是那样的和谐与娟秀。此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用笔更苍劲壮阔,功力深厚,力透纸背,有一种极为老辣的感觉。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松风阁诗帖/宋代/黄庭坚 1幅,28104×4522像素 TIF/JPG高清,485M

品名作者 土母帖宋李建中书谘册,宋代,李建中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1.2×44.4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土母帖》又名《宋李建中书谘册》10行,共104字。 作品中,字的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 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其中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土母帖》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同年帖》最为出名。据记载上述 2帖和《贵宅帖》、《屯田帖》、《左右帖》和《斋古帖》 ,原合装在一起,名为《李西台六帖》,明代为项元汴所藏。清初时被拆散,后3帖的墨迹已佚。《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土母帖宋李建中书谘册/宋代/李建中 1…

品名作者 蜀素帖,宋代,米芾 形制尺寸 长卷,绢本,行书,27.8×270.8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其艺术风格则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蜀素帖,宋代,米芾 1幅,67484×3508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677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