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作者 英光堂帖,宋代,米芾 形制尺寸 册页,南宋刻本,34×36厘米 来源版权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英光堂帖》为南宋私家所刻米芾书法专帖。其中所收录各帖的墨迹母本均已散失。全帖较为忠实的保存了行楷、草书等多种米书面貌,书迹年代早晚兼备,展现了米芾不同时期的书名方式,这也为鉴定米芾其他书法作品提供了绝佳参考。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英光堂帖,南宋刻本 1册48页,单页约4800×4400像素 PDF高清,221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汝帖,宋代刻本 形制尺寸 册页,吴荣光旧藏本 来源版权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汝帖》作为宋徽宗大观年间最重要的刻帖之一,具有 “粗漫传神” 的独特艺术风格,在刻帖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该帖收录三代至隋唐五代书法名迹,涵盖篆、隶、楷、行、草多种书体。在文献学、法帖历史版本学等方面颇具学术价值。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汝帖,宋代刻本 1册124页,单页约4500×5700像素 PDF高清,639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宋刻淳化阁帖泉州本卷六至八集王书 形制尺寸 册页,宋代拓本,28.3×13.3厘米 来源版权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淳化阁帖》是宋太宗赵炅下诏,由王著甄选历代法书摹刻于北宋淳化三年(992)的一套十卷丛帖。此帖原刻原拓已不存,一般认为,《淳化阁帖》在清代以前主要有五个版本系统,而刻于南宋初年福建泉州的 “泉州本”,是现存四种主要《淳化阁帖》宋代重刻系统之一。而文物馆藏本属于南宋初重刻的 “泉州本”,此本辑自卷六至卷八集王羲之帖。此本刻拓俱精,墨色中可见纸帘纹,被视为 “宋纸宋墨”,甚为难得。曾经缪曰藻、陆恭、潘奕隽等收藏,有褚德彝题签,又有王文治、顾莼、吴云、吴昌硕等题跋。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宋刻淳化阁帖泉州本卷六至八集王书 1册42页,单页约4600×4000像素 PDF高清,162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十七帖,晋代,王羲之 形制尺寸 册页,宋代刻本,25.5×13厘米 来源版权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十七帖》收入王羲之书帖29种,历来被不少书家、学者视为最能代表王羲之草书面目的刻帖。文物馆所藏宋拓本,为该帖唐代摹刻之 “馆本” 系统中 “僧权” 二字全本,全帖完整无缺,楮墨精善,隐约可见宋拓本中常见之帘纹,经名家递藏。此本有梁同书、王文治、潘奕隽等题跋。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十七帖,宋代刻本 1册28页,单页约3500×3400像素 PDF高清,75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大字麻姑仙坛记,唐代,颜真卿 形制尺寸 册页,宋拓大字本,25.8×15.3厘米 来源版权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大字麻姑仙坛记》作为颜真卿的楷书名作,何绍基在此本跋语中曾高度评价为 “颜书各碑意象种种不同,此碑独以朴胜,正是变化狡狯之极耳”。此碑记因原石早已不存,所以宋代经木板翻刻并拓印的拓本就显得弥珍贵,今日有确切存藏信息的《大字麻姑》宋拓,已知仅有六本。文物馆所藏宋拓大字本,淡墨施拓,为该碑大字本系统中残损最少者。与存世其他宋拓本相较,残损更少,字口也更为清晰。此本曾经何绍基珍藏,又有 “墨皇本”《圣教序》收藏者崇恩题跋,何氏誉其为 “颜书各碑之冠”,可谓推崇备至。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大字麻姑仙坛记,宋拓本 1册35页,单页约4900×4000像素 PDF高清,172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李思训碑,唐代,李邕撰并书 形制尺寸 册页,南宋拓本,29×15.6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由李邕撰并书。《李思训碑》存世北宋拓本已知仅两本,而南宋拓也只有约十本。文物馆所藏南宋拓本,其墨色醇古,信息完整,王壮弘先生曾称许 “拓极精”。校对后可知此本属南宋(或金)本。题跋包括成翁方纲、亲王永瑆、康有为、梁启超、罗振玉、王国维、姚华、黄宾虹。其中罗原觉利用传世文献与其他拓本所作考证之文字颇为详审完备。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李思训碑,南宋拓本 1册54页页面有残缺,单页约5100×4300像素 PDF高清,293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集王羲之圣教序 形制尺寸 册页,南宋拓未断本,23.6×12.2 厘米 来源版权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集王羲之圣教序》历来被视为保存 “书圣” 王羲之行草书法度最重要的碑刻。文物馆所藏南宋拓未断本,墨色苍朴,字迹清晰,笔画饱满。曾经明代袁褧(尚之)收藏,有文徵明长子文彭观款,清代经姜宸英、孔尚任、查莹、孔广陶等递藏,又有李宗瀚、沈尹默等名家过眼题跋。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集王羲之圣教序,宋拓本 1册38页,单页约5000×4100像素 PDF高清,176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九成宫醴泉铭,魏徵撰文,欧阳询书 形制尺寸 册页,宋代拓本,汪氏孝经堂本,28.3×13.3厘米 来源版权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九成宫醴泉铭》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原碑立于陕西麟游九成宫,现藏于陕西省麟游县博物馆。此碑是欧阳询成熟至晚年期间登峰造极的楷书代表作。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九成宫醴泉铭宋代拓本 1册27页,单页约4700×4500像素 PDF高清,130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夏承碑,汉代,蔡邕 形制尺寸 册页,宋代拓本,华氏真赏斋本,26.4×15.6 厘米 来源版权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夏承碑》被记录为汉代名家蔡邕所书,此碑立于东汉建宁三年(170),原石明中期已毁。北宋赵明诚《金石录》著录此碑,当时在洺州(今河北永年县)。在流传的《夏承碑》拓本中,以此华氏真赏斋旧藏本为最早。真赏斋本为历代收藏家珍重,其结字风格奇古、字画清晰。此碑上承篆体而笔法近于隶书,笔法多变,在书体发展中起承先启后的作用。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夏承碑,宋代拓本 1册33页,单页约5100×4100像素 PDF高清,163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东汉西岳华山庙碑 形制尺寸 册页,宋代拓本,马氏小玲珑山馆本/顺德本,25×17.6 厘米 来源版权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拓原碑立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于陕西省华阴县西岳庙内。原碑因明代嘉靖年间关中大地震及两度维修西岳庙而失佚。《华山庙碑》结字紧密,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激赏此碑集方整、流丽、奇古于一身,被视为汉代隶书的顶峰,是 “汉隶第一品”。原碑于十六世纪中期损毁,令原拓更显珍贵。此本经金农、张敦仁、孙星衍等递藏,当中题跋甚多,包括姚鼐、伊秉绶、严可均、顾广圻、龚自珍、潘祖荫、王懿荣等名家,还特附赵之谦双钩补摹手迹,将所缺两页补齐。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东汉西岳华山庙碑 1册29页,单页约5600×3900像素 PDF高清,155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秋深帖,元代,管道升 形制尺寸 册页,纸本,行书,26.9×53.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管道升行书《秋深帖》是管道升给婶婶的问安、馈赠的家信,实为赵孟頫所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活,畅朗劲健。赵氏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发觉后忙又改过,还可以看出涂改之迹。。 这封家书以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写道:“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关心长辈的思念。 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 释文: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
品名作者 心经行书册,元代,赵孟頫 形制尺寸 长卷合成卷,纸本,行书,35.5×214.6厘米 来源版权 辽宁省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赵孟頫《心经》册页装,3开。第1开前1开,是白描观音大士像。第3开后第1开,是白描韦陀像,后面第2-3开是明王稚登、清张英、张照、励宗万等人跋和原梁清标题签。 此册原为清张若蔼旧藏,有“炼雪鉴定”、“晴岚居士”等印。乾隆时入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心经》原为手卷,入清宫后改为册页,并加装檀香木雕花夹板。《心经》前后的《观音像》、《韦陀像》是清人所绘。著录于《秘殿珠林续编》。 这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赵孟頫的一件代表作品。它运笔自如,清润流畅,自成面貌,但细分析起来,却又感觉它笔笔字字都自有来历。我们知道,宋代书画艺术到南宋末年已走向衰退。马远、夏珪末流的画风,大多空阔粗疏,韵味全无。书法也早已失去了北宋的生动神韵,传世的赵孟坚《自书诗帖》、文天祥《木鸡集序》,都说明了这种情况。生活在这一时代的赵孟頫,力图矫正时弊,有所作为。如同…
品名作者 汲黯传,元代,赵孟頫 形制尺寸 册页,纸本,小楷,17.6×17.4厘米 来源版权 日本东京永青文库,©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汉汲黯传》是赵孟頫66岁所书的小楷之作,被誉为“小楷之冠”,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共10页,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凡119行,计1946字,第6页12行197字,为文征明补书。 综观其书落笔迅捷,从容不迫,一气呵成,而无一笔失误;其字体宽和雍容,潇洒飘逸,清新秀丽,有轻裘带之风。提按使转,方圆兼施,均十分用心,他十分讲究笔画间的粗细和累重变化,极富有节奏感;在结体上,法度严谨,挺秀润健,十分讲究字的揖让,能开阔而不平析,寓丽于苍劲之中,让人不得不赞叹这绝对是一幅绝佳之作!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汲黯传,元代,赵孟頫 1册10页,单页约2500×2500像素 PDF高清,21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元代,赵孟頫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4.4×408.9厘米 来源版权 上海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卷系赵孟頫于杭州任上所书。有专家考证,此作书于大德十一年,即公元1307年,时年书家54岁。此卷书写工致,融右军、北海笔意于一炉,丰润间蕴含劲拔,一字一珠,是赵中年后极为纯熟的代表作品。后有元人虞集、黄溍、郑元祐等跋,曾经王世贞、徐渭仁等收藏。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元代,赵孟頫 1幅,46844×4134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554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行书洛神赋卷,元代,赵孟頫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9.2×193厘米 来源版权 天津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行书三国时曹魏诗人、文学家曹植名篇《洛神赋》并序共六十七行,书于元大德四年1300年。结构谨严,用笔圆转流美,是赵孟頫书法力作。卷尾有元代何心山、倪瓒题记,清代英和观款。曾经明代项子京,清代陈准、陈崇本、孙尔准、崇恩、近代张翼等人鉴藏。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行书洛神赋卷,元代,赵孟頫 1幅,80864×5571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67G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行书赤壁二赋册,元代,赵孟頫 形制尺寸 册装,纸本,约书于元大德五年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行书赤壁二赋册》是元代赵孟頫的作品。全帖共书八十一行,其中《赤壁赋》四十六行、《后赤壁赋》三十二行,署款三行,并有苏轼像于帖首。前后二赋为赵孟頫同时所书,风格却略有不同。 赵孟頫写此作在大德五年,时年四十八岁,正值盛年。作品笔笔细节讲究,体态优雅,行气流利圆转,结字有晋人古风。赵孟頫特意以苏轼好友李公麟的白描风格画东坡像ㄧ幅置于起首,其中黑色的腰带,纯然以中锋 “写” 出,为赵孟頫之书法入画理论最精彩的实践。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行书赤壁二赋册 1册16页,单页约5500×5600像素 PDF高清,74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行书赤壁二赋册合成卷 1幅,105500×6772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2.6G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上阳台帖,唐代,李白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草书,28.5×38.1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这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宋黄庭坚评李白:“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 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齋”、贾似道“秋壑圖書”,元“張晏私印”、“歐陽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存储/说明 上阳台帖,唐代,李白 1幅,25233×2812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26M 百度网盘/查看说明
品名作者 五经文字,附新加九经字样,唐代,张参撰 形制尺寸 册页,清乾隆影刻石经原本 来源版权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五经文字》在汉字楷书规范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经典的文字统一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前出现的多种古体、别体,在《五经文字》出现后都变成了通行的楷体。《五经文字》三卷附九经字样,唐大历时期国子司业张参撰。其内容为辨正经传文字形体,所收文字除见于易、书、诗、礼、春秋五经的以外,也兼收《论语》、《尔雅》中的字。原书最初书于国学讲论堂东西厢屋壁。唐文宗间刻石经,附于九经之后。此为清乾隆时期祁门马氏丛书楼影刻石经原本。 是书定例凡160部,3235字,分为三卷。说文体包古今,先得六书之要,有不备者求之字林,考众字之谬,著为定题。所收文字除见于易、书、诗、礼、春秋五经的以外,也兼收《论语》、《尔雅》中的字。每字加注读音,而以注反切为主,兼注直音。所注反切多与《字林》音相合。经书文字的楷书写法自有《五经文字》以后才有了一定的准绳。所以这本书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极大的作…